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北京手工艺术珍品馆以展览展示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极具时代文化承载的手工艺术品为核心,使中外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具有深厚底蕴的老北京文化,同时也能深切的感受到今天的北京,具有文化引领型城市的魅力。手工艺术品具有极强的文化承载力,是文化传播的极佳载体,其具有的传承性、可赏性、趣味性、互动性、功能性...
· 牙雕
· 蜀绣
· 泥塑
· 玉雕
· 景泰蓝(掐丝珐琅)
· 花丝镶嵌
· 北京手工艺术拍卖会
· 北京手工艺术拍卖会
  手艺中华  
上海木雕


白木雕刻工艺源于浙江东阳、金华一带,明清期间传入上海。产品以神像、佛像、庙宇和民宅建筑装饰和陈设为主,以后逐渐发展到木雕家具。20世纪初,上海已是中国木雕品出口的集散地之一。由于木雕工艺品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一些外商在上海专事收购或加工定制,以转销西方市场获取厚利。这时位于斜桥的贫儿院和土山湾孤儿院的工艺院都设有木器、木雕工场,制作木雕圣像和西式雕花家具。工艺院除收容孤儿学艺外,还招揽浙江东阳、金华一带木雕艺人从艺。


发展史

民国12年(1923年),在工艺院学艺的李鸿福与其兄合办双鸿泰木雕古玩店,营业颇佳。民国13年,王盛记雕刻木器号开业。至民国25年上海白木雕刻业已有30多家,从业人员400余人。主要产品有雕花的大餐台、大插屏樟木箱等,题材以花鸟、山水和古装人物为主。抗日战争开始后,外销中断,从业人员剩下20余人。抗日战争胜利后,英美等外国商人及海员、水手等来到上海,对雕刻精致的樟木箱、啤酒橱和火炉凳等产品竞相争购,当时外白渡桥以北的大名路一带成了白木雕刻品的集散地,营业一度恢复起来,从业人员最多时达600多人。建国前后,白木雕刻工艺品销售锐减,雕刻工人大多回乡种田或自谋出路。1951年,曾于20年代在土山湾孤儿院工艺院学艺的李森茂和志同道合的26位白木雕刻的手艺人,在虹口南浔路284弄17号自发组织木器雕刻生产小组,专为南京路徐海记和大名路原利木器商店加工白木雕刻制品。1956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上海第一木器雕刻生产合作社,人员增至43人。同年成立的还有上海第三十九木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2社分别转为地方国营上海木器雕刻一厂和地方国营金星木器厂。业内老字号王盛记雕刻木器号也于同年转为公私合营王盛记木器厂。1966年,上海第一木器雕刻生产合作社兼并虹口区群艺雕刻街道工场,改名为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王盛记木器厂和金星木器厂分别于1963年和1965年从上海市竹木用品工业公司划归上海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并于1966年分别改名为上海艺术品雕刻五厂和上海艺术品雕刻六厂。这期间上海白木雕业主要品种仍为雕刻樟木箱和啤酒橱,从业人员320人,1966年产值89万元。1970年以生产雕刻樟木箱的上海艺术品雕刻五厂改做电子产品,1973年并入上海钻石厂。1973年后,上海白木雕刻业在扩大樟木箱、啤酒柜等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发展了白木雕刻台灯、落地灯、吊灯和壁灯等品种,1975年产值达到119.8万元。1976年后,行业发展较快,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除生产白木雕刻产品外,为殡葬业生产白木雕刻骨灰盒,1976年产值达到157.6万元,1980年增加到211.3万元。80年代初,由于大批知识青年返沪,结婚户增多,樟木箱需求量增加,上海艺术品雕刻六厂采用阴刻工艺生产的樟木箱应市,花纹图案简洁,生产效率高,属普及型产品,1981年生产1.65万只,年产值83.2万元。80年代,随着国内宾馆兴建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上海白木雕刻业发挥传统技艺的特长,为室内建筑装饰服务,先后为无锡太湖仿古游船、福建海山宾馆、上海宾馆“嘉会堂”等处设计制作白木雕刻工艺品。1982年由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高级工艺美术师屠福其设计的木雕“龙船”,长2.4米,高1.5米,宽0.5米,船上雕刻了《红楼梦》中120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龙船上层舱亭的门窗均可启闭。该作品1982年被评为中国工艺品优秀创作设计奖。这期间上海白木雕刻行业在技法上吸收西方木雕技艺,采用了重叠复合立体雕、圆雕、拼雕、浮雕、镂空雕、镶嵌雕、阴雕、漆绘雕和拉梭贴花雕等技术,使上海白木雕刻产品具有层次丰富、构图饱满、繁而不乱的海派艺术特色。1990年底,上海工艺美术公司生产白木雕刻产品的企业有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和上海艺术品雕刻六厂2家,职工492人,年产值297.3万元。其间,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孝周和该厂木雕艺人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制作了由上海画院画家陈秋草设计的大型“白玉兰木雕屏风,屏风长4.5米、高2.4米,作品采用传统手法悉心雕琢,并运用最新科技在木质上进行仿象牙化学处理,使朵朵白玉兰如冰似玉、素洁高雅。

造型特点

早期产品的造型全凭木雕艺人的“腹稿”,用凿子和斧头从粗到细直接雕凿出来的。50年代工业化生产,开始注意产品的设计工艺,并逐步将白木雕刻产品设计工艺分为小样设计、实样设计、图稿设计和彩稿设计。取料和净料工艺,早期也是靠手工操作,使用锯、刨、凿、钻等传统工具。建立合作社后,自制了剖料机、增添刨床、压床、铣床、钻床、圆锯机和垛胖机等木工设备。提高了取料、净料工艺标准化程度。雕刻、木工装配和油漆工艺自60年代后,在木工装配工艺中辅以冲床、刨床、铣床和砂皮机等木工机械,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加工精度。70年代后采用树脂漆喷漆工艺,使原来油漆工艺得以改进。1974年又自制成功了槽榫机、轧头机、盖槽机、圆角机、砂皮机和断料机等。80年代后,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和六厂已有新型木工机械设备142台,机械化生产程度为40%。

1961年后,上海白木雕刻开始采用行业制订的白木雕刻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1982年,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的雕刻樟木箱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


原料

白木雕刻品所使用主要原料是木材、胶合板和油漆。木材选用香樟木、银杏木、黄杨木椴木、秋木、黄波罗水曲柳榆木、松木、桦木和进口柚木,夹板选用福建和江西生产的樟木胶合板,均由上海木材公司供应。油漆多采用清漆、香蕉水、酒精和685树脂等,主要由上海化工站供应。


销售

1956年前,白木雕刻产品销售对象一般为私营出口商。1956年建立合作社开始,由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收购。品种有挂屏、屏风、樟木箱果盘等传统木雕产品。另外也生产内销为主的各种镜架、樟木箱、镜箱、缝纫机台板和机械木模等产品。1958年销售额为14.4万元;1970年为74.1万元,其中出口18万元;1980年为287.6万元,其中出口64.6万元;1987年为494.4万元,其中出口164.3万元;1990年为338万元,其中出口47万元。

上一篇:玻璃工艺品    下一篇:没有了


更多精彩   尽在微信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鲜鱼口新潮胡同6号, 邮编:100051

联系人:蓝主任

电话:010-67019118  邮编:100051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手艺中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