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特点
早期产品的造型全凭木雕艺人的“腹稿”,用凿子和斧头从粗到细直接雕凿出来的。50年代工业化生产,开始注意产品的设计工艺,并逐步将白木雕刻产品设计工艺分为小样设计、实样设计、图稿设计和彩稿设计。取料和净料工艺,早期也是靠手工操作,使用锯、刨、凿、钻等传统工具。建立合作社后,自制了剖料机、增添刨床、压床、铣床、钻床、圆锯机和垛胖机等木工设备。提高了取料、净料工艺标准化程度。雕刻、木工装配和油漆工艺自60年代后,在木工装配工艺中辅以冲床、刨床、铣床和砂皮机等木工机械,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加工精度。70年代后采用树脂漆喷漆工艺,使原来油漆工艺得以改进。1974年又自制成功了槽榫机、轧头机、盖槽机、圆角机、砂皮机和断料机等。80年代后,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和六厂已有新型木工机械设备142台,机械化生产程度为40%。
1961年后,上海白木雕刻开始采用行业制订的白木雕刻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1982年,上海艺术品雕刻一厂的雕刻樟木箱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